商腦金姐姐是我多年的好友,她不但是我製作Podcast節目的啟蒙老師,在理財教育上更有獨特的見解與豐富經驗。從戲劇或歷史中我們不難發現,長久以來金錢在華人世界裡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台灣隨著ETF的盛行,投資不僅成為全民運動,更透過遊戲化的方式開始影響較低年齡層。
根據二○二二年國外一份研究調查顯示,七十一點二三%的新世代父
母認同孩子應該學習財商、了解理財觀念。但有趣的是,超過三十七點六%的父母會擔心孩子太早接觸金錢而變得斤斤計較。我認為這份擔憂主要有三個原因:一、父母本身對投資理財不熟悉;二、父母不知該用什麼語言或方式來傳授相關知識;三、不確定孩子在現階段能理解和吸收多少,擔心變成另一種唠叨。
現今3C產品充斥著各種短影音,使孩子漸漸缺乏耐心聆聽大人的話,反而每天幻想父母是隱藏版世界首富。相較於父母的說教方式,商腦金姐姐
透過諸多案例、有趣比喻及易記口訣的方式,將正確的金錢態度和理財知識潛移默化地傳遞給讀者。同時,讀者也能效法這種方式,將理財觀念傳授給自己的孩子。
我是一位華德福教育的家長,這在他人眼中是體制外教育。學校在金錢議題方面於國小四年級和六年級開始教導商業數學。課程中有個重要的教學活動:老師讓每位學生構思想要販的商品,有人製作餅乾、果凍、飲料,也有人販賣自己的畫作或創意小物。在特定的一週裡,四年級學生會帶著自製的貨幣和產品到各班進行交易,到了六年級更擴展至全校。活動中,老師會和同學討論如何計算成本、訂定售價、記帳及安排製造時間等金錢相關議題。課程最後,同學會分享他們觀察到的各種消費行為和使用金錢的感受,這與本書提倡從生活中學習面對金錢的理念不謀而合。
理財教育不僅是「金錢」的教育,更深層的是品格教育與道德教育。對孩子而言,如何在生活中管理開支、未來如何正當累積財富、不被金錢所支配——這些知識的累積,都是我們作為父母需要傳授給孩子的人生智慧。
我很欣慰看到這本書的問世,商腦金姐姐藉由教導孩子理財知識的同時,也讓身為父母的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金錢的關係。對孩子來說,金錢關乎他們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對我們而言,則攸關未來幾十年的退休生活。理財教育學習的不只是管理金錢,更是在學習管理我們的生活。誠摯推薦這本親子理財的優質好書。
以下是我自己喜歡書中所談到的一些理財觀念,供大家參考。
1.好記憶不如爛筆頭:用筆記錄收入與支出,以建立儲蓄計畫。
2.財富=收入-(支出+消費)+節省
3.真正的致富之道,不是快速,而是均速
4.今天輕易借的錢,可能是明天沈重的枷鎖
5.從理財的角度來看,只要是不需要的東西,即使再便宜都不應該購買。
6.理財成功的關鍵是:懂得借力使力
7.此外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8.對投資而言,最重要的特質是好脾氣而不是聰明
9如果無法在睡覺時也賺錢,那就會工作到死。
#不教不成財
#暖暖書屋
#商腦金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