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全身激痛點地圖》

0 comments

 



身為一位喜愛運動的業餘人士在我追求成績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各種受傷或傷痛。以前我最常聽到三鐵隊友跟我說你之所以會一直唉唉叫就是因為練不夠啦。在受傷的過程中我開始接觸到物理治療(就是要把你脊椎拉直那種)、民俗療法、XX按摩等等,或許是有這段過程讓我現在每次運動都會特別注重熱身和伸展,也主動去上了訓練肌力的課程。

 

透過堡醫師的這本書我首先了解到慢性疼痛是不應該忍耐的,特別是長期服用止痛藥不但代表無法根治問題,大腦更會記憶疼痛的感覺產生印痕。根據書上所說的就算把受傷的部位處理好,因為大腦已經形成了錯誤的印痕依舊會認定那個部位持續受傷中而產生疼痛感。

 

對於激痛點的分類分成主動激痛點和潛伏激痛點,堡醫師是這樣形容的主動激痛點坐著不動就會自己痛,讓你很想去找醫師復健。潛伏激痛點則容易在你感到體力耗弱、精神萎靡、亞歷過大、睡眠失調等等不順的狀況出現,此時潛伏激痛點就會轉為活耀激痛點開始疼痛起來。

 

透過這本書我了解到原來疼痛發生的原因比我想像中的複雜許多,光是這疼痛是神經痛、肌肉痛還是經膜緊繃我自己都搞不清楚。此外原來除了姿勢不良會造成慢性疼痛之外,營養和睡眠品質也都會影響疼痛。書中有一些改善疼痛的方法不過嚴重的話還是要請教專業醫師喔。

 

以下是我透過這本書一些醫學觀念,跟大家分享一下

1.       激痛點不是疼痛點。痛哪裡就按摩哪裡,常常一半有效,一半沒效。所以知道激痛點正確的位置比緩解疼痛更重要。

2.       在治療完激痛點後須搭配運動,才能長期確保治療效果。

3.       運動可以降低全身的發炎,調節免疫功能

4.       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疼痛閥值,調解神經系統

5.       運動可以增加身體血液循環,減少疲勞及疼痛

6.       運動可以改造大腦,增加專注力

 

#全身激痛點地圖

#侯鐘堡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