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傳記跟閱讀一般書籍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必須從圍繞在這個人周圍的朋友來了解主角又或是從一些關鍵的事件中看到他面對事件的態度和想法。甚至去模擬當時他對於未來的遠見以及計畫,但這點其實很不容易就像是黃仁勳當時對於AI的未來根本只有模糊的方向,而現在為了寫書紀錄才當事後諸葛把這段過程邏輯化。
不過這本書很棒的部分是它有把整個混亂的過程記錄下來,避免讓讀者在這部分神話了黃仁勳。就如同在書上所描述Jensen常常會否定自己的觀點,不過當他不斷開始重複自己說過的話時就是應該注意的時候了。
▎ 透過這本書我看到華人特有的勤奮(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十二到十四個小時,從2020年起周五回幾百封郵件給員工),以及他不放過自己的精神。就如同他自己說:『我得讓自己的工作累到極點,就沒有人能讓我徹夜難眠』。即使他打敗好幾位華人企業家(當然也跟她的親戚AMD蘇姿丰互相競爭),但如果你將眼光無限延伸到更遠的距離觀察會發現其實黃仁勳從頭到尾都沒有將他們視為競爭對手。
因為他追求的是另一個更高的夢想,一個改變人類生活文明的境界,擊垮競爭對手只不過是遊戲中的副本而已。這部分讓我想起蘋果的賈伯斯,如果他們有過接觸不知道會迸出甚麼火花。
此外我想分享書中產生共鳴的幾個觀念:
❶大多數工程師都會直接了當的說,這不可能辦到,但黃仁勳會說:讓我看看能做些什麼?這部分我有完全一樣的做法。或許是因為我擔任業務或是尊重對方的得來不易的想法,我一般都不會直接否定,因為那會把對方當作傻瓜(即使他們真的是)。
❷光速排程法:在預算無上限且一切順利的假設下,一件事可以多快完成。這套方法我曾經廣達電腦工作時被主管訓練過,當你完全了解整個製造程序時確實可以知道供應商的時間底線在哪裡。
❸老牌的公司管理難以切入新興市場的原因之一就是,投資人和客戶都告訴他們不要這樣做。關於這點我在管理公司時的確遇到這樣的困難,但黃仁勳選擇我不曾想過的方式就是:All IN。他賭上整個企業並將AI視為一生一次機會
O.I.A.L.O (Once in a lifetime opportunity )因為他曾說過:不冒險就是最大的冒險。
雖然整本傳記中充滿了許多專業的知識但我敢說,即使你現在就在電子業界工作恐怕也無法完全理解。幸運的是這部分完全不會造成到閱讀的障礙,我們只要理解為某種專門知識即可。
總結讀完這本書的心得是:如果不是他成功,誰還有資格。
#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