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是已經走在這條道路上,一定會認為這些理論根本胡扯”
當我閱讀這本書時感覺就像是別人在描寫我的人生內心經歷,那種內心被同理的感覺真的超棒。我自認為自己的文筆沒辦法很有系統的描述這些過程,所以這本書的誕生可以說是未來我的版本打下一個深厚的基礎。知道原來遠在其他國家居然有人跟我有相同的想法的人存在是開心的,原來試著打破這些規則的人不只是我。
▌我很佩服作者出這本書的勇氣,其主要原因有三點:
1.
我以為作者已經達到財富自由的程度,所以才把自己走過的路分享,沒想到他只是在路上。這跟東方人很不同,通常我們都要有所成就才敢分享自己的經驗以證明這條路可行。
2.
在這本書中作者坦承自己並不知道未來會往哪走,只知道自己正走在無路之路上。一般
來說作者總是會用已經實現過並有實際成果的方式來說明但顯然他並沒有這樣做,不過我依舊被他說服了,這裡面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自己是有10年的FIRE人生經驗所以知道這條路是可以被實現的,在他沒有實際成果卻依舊洩出來的行為我感到佩服,因為可能在未來是會翻車的。
3.
作者單刀直路寫出我們對於工作現況的不滿以及在心中積壓已久不敢冒險的擔心和對未來的渴望,一些我們一直假裝不知道的事。
接下來我把書中一些自己認為經典的句子寫成短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敢冒險是因為我認識的人都沒那樣做過,即使我走進辦公室、工廠
、商店常會看到面無表情的人,坐著機械式的動作,也不願承認自己也是那些頭腦昏迷 慢慢死去的人中的一員。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會太害怕跟自己深入對話—那種可能把我送上不同人生的對話。因為在心靈的深處我們害怕的不是自己的渺小而是比自己想像的還要更偉大。
▌踏上新的人生道路並不是什麼突然的頓悟,倒像是鞋裡卡了小石頭,走著走著,總覺得有點不舒服,但又說不上來哪裡不對勁。很多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卻還是繼續做,因為這種痛苦至少是熟悉的。想改變,代表要放棄已知,而未知總伴隨著難以預測的不適。於是我們逃避改變,讓自己永遠待在同一個地方怨天尤人。尤其是看重舒適感與安全感的人,往往沒辦法理解為甚麼有人會主動選擇
一條充滿不確定與不安的路。
▌對我來說最大的恐懼是沒有真正活過就死了。一條沒既定方向, 需要不斷探索的無形道路
因此才能抵達,我內心真正想去的地方。我全然接受一切的可能,在創造的過程裡把自己和世界結合起來。我想找到值得長期投入的事,比起工作帶來的保證、 安逸 、穩定或光環
,都更強大, 也更讓人充滿期待。爭取機會做這樣的事才要緊,無論短期內可不可以靠它賺錢。
最後我只需要活出自己, 而非只是出人頭地。
我的薪水不能代表我,也不是衡量自我價值的唯一標準
▌結論:
這本書很適合正處於人生這個階段的朋友們閱讀
1. 剛工作幾年對於未來迷惘的社會新鮮人閱讀
2. 正處於想轉職或碰巧中年失業的朋友
3. 想要早日實現FIRE夢想的人
曾經有朋友聊到他認為『無路之路』這本書可以說FIRE之路的啟動版,而我今年3月初的『賽道之外』就是實踐版了,所以很推薦這兩本可以前後閱讀。
#無路之路
#一起來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