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韌管理學》|從游泳班學姐到營銷長,她教我的不只是游泳
最近讀完《柔韌管理學》這本書,心裡有很多感觸,很想跟大家分享。
這本書的作者黃昭瑛 Yuki,是我游泳班的學姐。那時候的我,剛剛離開職場,人生處在一個比較不確定的階段,但我給自己設了一個目標——完成226超級鐵人賽。而為了應付這項挑戰,我決定好好學游泳,尤其是魚式,這對長距離鐵人賽游段非常重要。
在游泳課上,Yuki總是那種特別熱心的學姐,會主動分享技巧,也願意陪著我一起練習。她不只是技術好,連教學都很有條理,而且很會觀察對方的狀況再給出適合的建議。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感覺得出來:她是那種在職場上一定很受歡迎、會帶人、能當主管的人。
後來雖然我們沒有常聯絡,但我知道她的職涯越走越精彩。從外商主管到 KKday 的營銷長,她不僅在職場上持續進步,還把自己的經驗系統性地整理出來,常在 Facebook 和《商業周刊》的專欄中分享。這樣的能力,真的讓我很佩服也很羨慕。
四個面向,全面解構「柔韌」的力量
《柔韌管理學》這本書的結構很清晰,圍繞著四個主題展開,分別是:
如何當好一位三明治主管
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定位
如何在職場關係中站穩腳步
如何平衡工作之外的生活
每一個主題下都有許多實戰經驗和思維方式的分享,不只是技術層面,而是從心法到做法都有。例如在講三明治主管的角色時,不是只有說要怎麼向上管理、向下溝通,而是教你怎麼「在夾縫中生存得有尊嚴、有策略」,同時也不失自我。
而其中最打動我的一句話,是她在書中一開始提到的:「透明度和真誠真的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帶領高階主管的團隊時,更是鐵律。因為能爬到高位的人,多半經歷過激烈競爭,也看過太多場面,他們不缺技術、也不缺經驗,他們要的,是能夠信任的領導者。這一點,在我朋友的故事中就有很深刻的體現。
當信任瓦解,努力也會變得蒼白
我有一位朋友,曾經是某公司分公司的最高主管。依照公司原本的制度,他在年底應該可以拿到一筆營運獎金,這是對他一整年努力的肯定與回饋。
但實際上,老闆卻以「要等到股東分紅才能發獎金」為理由,遲遲不肯支付。雖然名義上是制度問題,但朋友後來發現,公司帳上其實有足夠的現金,只是老闆不願意發這筆錢。
這樣的不透明、不誠實,讓朋友心中產生很大的陰影。他開始懷疑,即使自己拼命經營、努力帶團隊,把業績做起來,到頭來也未必能獲得應得的回報。這個心結讓他之後幾年在經營管理上始終放不開手腳。最後公司結束營運,那筆應得的獎金也再沒有下文。
從那之後我更體會到:「不透明」不只是管理風格的問題,而是會動搖整個組織信任根基的事。一旦信任崩了,不管給再多 KPI、講再多策略,心不在的人,也只會表面做做樣子。
柔軟不是妥協,是真誠與理解的選擇
Yuki 在書中分享了很多看似簡單,卻非常深刻的觀點。她並不是用高高在上的語氣說教,而是以一位在職場摸爬滾打過的過來人,講她怎麼「柔中帶韌」、怎麼在看似無解的職場問題中找到解法。
她說,有時候領導並不是給答案,而是「邀請對方一起解決問題」;不是強出頭,而是「誠實面對自己,也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有些時候,最重要的不是策略或權力,而是你願不願意為團隊多站一步,願不願意把「人的連結」放在前面。
我最喜歡的十句 Yuki 管理守則
最後,我把自己最喜歡的十句話整理出來,如果你也在職場中尋找前進的方向,也許這些話可以給你一點指引:
邀請對方一起解決問題
誠實面對自己,站在對方立場想
配合人才的下一步規劃未來工作
茶水間的閒聊比你想的更重要
多接一些可以被老闆親自指導的工作
試著找到可以共學的業界朋友
時時創新,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
別小看自己,專業領域你最懂
無法改變環境時,你至少要為自己勇敢一次
想丟掉的東西就快點丟
結語:成為一個「有溫度」的領導者
Yuki 的書名叫《柔韌管理學》,這四個字選得真好。「柔」是對人的關照與理解,「韌」是面對挑戰時不放棄的意志。兩者結合,就是一種成熟又溫暖的領導風格。
無論你現在是在職場的哪一個階段,是剛起步的新人,還是已經帶領團隊的主管,我相信這本書都能給你一些不同的視角與啟發。
📘 《柔韌管理學》 🖋️ 黃昭瑛 Yuki 著 📚 時報出版 #柔韌管理學 #黃昭瑛 #好書推薦 #職場心法 #管理之道 #真誠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