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 星期三

《好書推薦 分手的99個理由》

0 comments

 

 


首先要感謝胡咪老師寫這本書,讓在婚姻中的我可以從女性的角度來看待這段關係。相對於男性來說婚姻似乎對於女性有著更多的象徵和規則,而台灣社會對於離婚男性和女性更有不同的眼光的看待。

 

▎書中胡咪老師分享到從交往到結婚總是有些地方讓她覺得怪怪的,例如婚禮時性騷擾式的遊戲,丈夫的財務開始出現狀況,即使種種不尋常的狀況出現但她依舊循著傳統女性的腳色選擇信任與支持,直到狀況無法收拾而最終走向離婚的道路。感覺上但凡在某個過程中喊停,一切就會不一樣,但不知道為甚麼那個訊號或決心一直沒有出現。

 

▎這本書最可貴的地方是作者藉由帶領讀者一起親身經歷那段感情過程並且在每篇文章背後提出許多反思的問題讓讀者重新思考,如果在那個情境中的主角換成自己又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難能可貴的是問題本身是中立不帶有性別差異,完全避開由受害者的角度出發而是從一個『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對於感情的需求以及自己在社會中期待著怎樣的認同。

 

▎書中有特別提到丈夫打鼾和彼此財務狀況的問題,打鼾的部份我以為只有我有,沒想到現實上在男性發生的比例似乎蠻高的。幸運的是我打鼾的問題在結婚初期並不嚴重雖然做了許多努力(貼貼紙,趴著睡…)但依舊沒有任何改善,為了讓睡眠敏感的老婆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我們選擇了分房睡。我意識到唯有彼此都獲得充分的休息才能在關係上更加融洽,兩隻都帶有黑眼圈的熊貓很難保證生活上沒有磨擦。

 

▎財務部分我們家是採公費制,每個月夫妻各拿出一筆錢入公費帳戶另外共同財產(例如房租)所產生的收益也是入這個戶頭。這樣不但自己能保留一些彈性在支持家庭消費上也會有穩定的支持,這部分供大家參考。我在自己的新書中對於這個部分有做更詳細的分享。

 

最後我摘錄幾個在親密關係中值得隨時問自己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人生重大轉折點上,我是否願意接受『歸零』過程,而不是執著於過去

˙在關係結束後,我是否有勇氣去審視『這段關係教會了我什麼』?

˙我是否會因為『社會的眼光』而質疑自己的價值?

˙我是否曾經以為『愛情能克服一切』,而忽略了生活的基本需求

˙當我發現伴侶的金錢觀與自己不同時,我是如何應對的?

 

另外也照例節錄自己喜歡的金句分享於下面

☆愛是一種修行的過程,每一段關係都在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

☆我們對於親密關係的期待,往往超出了它本身的範疇

☆分手是一堂必修課,帶來的不僅僅是眼淚與遺憾,還有無限的可能性

☆當一個人充滿自信與完整時,自然會吸引到適合的人

☆在親密關係裡 我們從中發現自己的陰影與深層面向 在彼此的伴侶中找到生命的意義與豐盛

 

 2025第一本推薦的親密關係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